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1-07-14 00:00来源:梅里小镇 果老/文
各位以前可能听说过“报一箭之仇”这句话。例如,在体育比赛的时候,甲方曾经输给过乙方,双方再次相遇,结果甲方战胜了乙方。这时候,体育评论员往往会说,这是甲方报了乙方的“一箭之仇”。这句话是有出处的,与我今天跟大家讲的这个故事有关。众所周知,在中国古代史上,出了许多著名的丞相,其中春秋时期齐国丞相管仲,因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,而功垂千古。我今天就跟各位朋友说一段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故事。
春秋时期,天下礼崩乐坏,群雄并起,战争频仍,百姓涂炭。管仲就出生在这个社会变化十分剧烈的时期。青少年时代的管仲为养家糊口,与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,但因经验不足而经营不善,没赚到钱却折了本钱,因而不得不就此作罢。后来,管仲当了兵,随军作战,却在战场上当了逃兵。经过深刻反思后,他开始外出游历,遍访高人贤士,学习各种技能,提升素质,涵养智慧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目睹了各种各样的事,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,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,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快速增长。与此同时,他也在寻找适当机会,投身社会生活,施展自己的才干,实现人生价值。
机会终于来了。就在公元前698年,齐僖公病故,齐襄公继位。因齐襄公昏庸无能,而被齐僖公的侄子公孙无知等人所杀。可是不久,自立为王的公孙无知也遭到了杀害。一时间,齐国政局陷入混乱与动荡之中。此时,公子小白与公子纠,开始为继承王位而展开激烈争斗。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,雄心勃勃要成就一番大业,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。公子纠则在管仲辅佐下,有很强的野心,志在夺取齐国国君之位。在这个过程中,双方进行了一系列激烈较量,公子纠企图借用鲁国的军事力量战胜公子小白,并一举夺取王位。公子小白和鲍叔牙在获知这个消息后,立刻把齐国军队埋伏在半路,做好伏击鲁国军队的准备。结果,鲁军在向齐国发起进攻的途中遭遇大败。此前,公子纠和鲁国君王要管仲刺杀公子小白的行动,已经以失败告终,战局明显向着有利于公子小白的方向倾斜。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率领齐国大军乘胜追击,直逼鲁国城下。此时,鲍叔牙向公子小白献出一计:要求鲁国君主杀死公子纠,并立刻交出管仲。否则,齐军将发起最后的攻击,一举攻灭鲁国。面对大军压境、国家危在旦夕的严重局势,鲁国君主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向齐军妥协。最后,公子纠被鲁国杀死,管仲被鲁国交给了公子小白。
前面提到,鲍叔牙与管仲原为好友,却是各为其主,成为敌对的两方。但鲍叔牙心胸宽广,他深知管仲才能出众,是一位治理国家的奇才,便向公子小白推荐了他。公子小白曾经差点被管仲射杀,但他不计前嫌,珍惜人才,大度地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而重用管仲,任其为齐国丞相。由此来看,公子小白并没有报曾经的“一箭之仇”,而是为了国家的强大重用贤良之才,的确肚量很大。在先秦时代有句话,叫“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。”只要是有真才是学的人,无论自己的亲人还是仇人,都一概可以得到举荐任用,让人才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。管仲担任丞相后,为报答齐桓公的不杀之恩和知遇之恩,一心一意为齐国谋划变法和发展。他向齐桓公提出许多治国安邦的建议。齐桓公则用人不疑,对管仲基本上是言听计从,成就了一段明君良臣共襄国是的佳话。
的确,管仲是古代治国安邦的难得人才。他非常擅长对古代国家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社会和外交等方面的治理之道。他审时度势,对齐桓公提出建议:对内实行变法,大力发展经济,稳定社会局面,强大军事力量。对外树立强国形象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联合其他诸侯国,攻打敢于藐视周天子权威的诸侯国。在管仲正确的内外国策指导下,齐国逐步走上了富强之路,成为春秋时期国力最强大的国家,在各诸侯国稳固了霸主地位,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,各诸侯国为齐国马首是瞻,连周天子对齐桓公也要“礼让三分”。管仲要提醒齐桓公,在称霸天下的同时,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,让齐国的霸业更加长久。从这个故事里,我们可以看出,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,管仲的全力辅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管仲也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。
最后,我们看看孔子在《论语》里对管仲做怎样的评论:有人问管仲是个怎样的人,孔子说: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,不用武力,都是管仲的力量啊。这就是他的仁德,这就是他的仁德。管仲辅佐桓公,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,匡正了天下,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的好处。如果没有管仲,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在左边开(“披发左衽”)的落后民族了。
读了管仲辅佐齐桓公这个故事,我产生了这样的认识:一个人有了超出常人的素质和能力,再加上机遇,就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。运气虽然不是人人都可遇到的,但幸运之神往往光顾那些自强不息的人,那些品德高尚的人,那些已经有所准备的人。没有准备,即使机遇光顾于你,你也会与其失之交臂。一个堪当大任的人,在机遇到来时,就会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勇气,抓住机遇,成就一番事业。
(编辑:阿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