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1-04-06 15:13来源:转载自慈善杂志社
天道亲无,常与善人。
(慈善杂志社)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”出自老子《道德经》,是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,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。“天道”一词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。唯物主义认为天道是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。唯心主义认为天道是上帝意志的表现,是吉凶祸福的征兆。“与”是帮助的意思;“善”是好、美好、善良的意思。我们讲天道,做到心中有善,常与善人,常与善物,常善一切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一切终将流过;只有一件事不是漂在‘河’面上,而是与‘河’水一体,而是那‘河’水的一种元素——即慈善事业。慈善事业方是所谓万岁的事业。
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在《慈善》杂志创刊时专门为《慈善》杂志写下了上面的文字。梁晓声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、散文、随笔及影视作品。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。2019年9月23日,其长篇小说《雪城》入选“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”。梁晓声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。
把自己当成泥巴,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。
这是著名诗人鲁藜的诗句。鲁藜于20世纪30年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曾参加“反帝大同盟”,组织农民武装力量,1938年夏天从武汉入延安抗大学习,后转战敌后抗日根据地。民族战争的烽火点燃他创作灵感,他写出大量诗歌,1939年12月发表了震撼诗坛的组诗《延河散诗》,表达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献身者的赞颂,引起强烈反响,被誉为“传遍世界的福音”。1942年参加整风后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。抗战胜利后在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北方大学中文系工作。1949年随军到天津,任天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,主编《文艺学习》月刊。
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,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。
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、音乐评论家、社会活动家罗曼·罗兰在《约翰·克里斯多夫》中说:“要想别人快乐,自己先得快乐。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,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。”罗曼·罗兰告诉我们: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别人,让他人也快乐,就像阳光之所以能够普照万物,是因为它自身就是一个发光体、一个火球,充满了能量。只有自身对未来充满了希望,有一个快乐的心态,你周围的人才会被你感染,阴霾的空气才能被你带来的温暖驱散。
看着两名孤儿眼中噙满泪花,我突然明白,此刻我不仅协助捐赠者完成了一个捐赠过程,同时将此岸的善念摆渡到彼岸,悄无声息地在自己和受助者心中播下了慈善的种子。
帮助贫困户采茶叶
这是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慈善会工作人员胡丽在《慈善》杂志“慈善伴我成长”征文《做尚善的摆渡人》一文中的一段话。胡丽在文章中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在慈善会的工作经历和深刻的感悟。她在文章的最后写道:“我骄傲,我幸福,因为我是慈善人,是爱心的传递者。为了心中这份执念,我要做悄无声息的摆渡人,将爱传递下去,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。”